当前位置:首页>儿科学分会>分会动态

长江医学会议-2025儿科学年会暨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儿科学学术会议 消化学组分会场报道

发布时间:2025-09-07 来源:消化学组 作者: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2025年9月5-7日,备受瞩目的“长江医学会议-2025儿科学年会暨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儿科学学术会议”在风景秀丽的江城南通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的消化分会场由江苏省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承办,来自省内外的儿科消化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会议于上午8时准时开始,由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金忠芹教授主持开幕式,副院长田健美教授致辞开幕词,首先向远道而来的各位授课专家、主持嘉宾以及所有参会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同时指出,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日新月异,希望通过此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能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临床的实际难题,共同推动我省乃至全国儿科消化事业的进步,最后预祝本次消化分会场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分会场内容精彩纷呈,学术氛围浓厚。专题报告环节邀请了多位省内外顶尖的儿童消化病学专家,为大家带来了最前沿的学术进展和临床经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刘海峰教授就“儿童食道异物的风险评估与并发症处理”进行了深入讲解,结合生动的案例,系统阐述了食道异物的早期识别、风险分级以及处理策略,尤其对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提出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实用性极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武庆斌教授则聚焦于“婴幼儿的结肠代谢与营养”,从微观世界出发,探讨了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等结肠代谢产物对婴幼儿健康、免疫及生长发育的深远影响,为临床营养干预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针对临床日益增多的过敏性疾病,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的许春娣教授分享了“婴幼儿食物过敏管理的临床挑战及解决方案”,详细剖析了食物过敏的诊断难点、规避与耐受诱导的最新观点,为广大儿科医生提供了清晰的诊疗思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刘志峰教授带来了“儿童IBD中生物制剂的应用”的专题报告,系统回顾了生物制剂在儿童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里程碑意义,并对不同药物的选择、疗效监测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无锡市儿童医院的林琼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周琼教授、徐州市儿童医院的封东进教授也分别就“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规范化诊治及进展”、“婴儿肠绞痛的诊治进展”以及“《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解读”等临床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授课。专家们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理论高度,又有微观的实践指导,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积极思考。

   本次会议特设的病例分享与论文交流环节,更是将学术氛围推向了高潮,充分展现了我省青年儿科消化医生的风采与活力。来自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地医院的青年才俊们,分享了他们在先天性簇绒肠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罕见疑难病症的诊治经验,以及在克罗恩病、Hp感染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们的汇报思路清晰,论证严谨,体现了扎实的临床功底和敏锐的科研洞察力。点评专家李玫教授和盛伟松教授对每一份报告都进行了精准而深刻的点评,既肯定了青年医生的努力与成就,也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让汇报者和听众都受益匪浅。




最后,金忠芹教授为本次消化分会场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她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倾囊相授和所有同道的积极参与。她表示,本次会议内容涵盖了儿童消化领域的多个亚专业,从急症到慢性病,从常见病到罕见病,从临床实践到前沿科研,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学科的最新动态。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儿科消化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消化学组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搭建更多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团结全省同仁,共同为儿童的消化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