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医学会>要闻动态

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一次核医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核医学分会 作者:

8月8-10日,由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办,苏州市医学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一次核医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桑士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缪丽燕教授、苏州市医学会会长谭伟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和江苏省医学会会长王咏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会议以精准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核医学领域前沿进展与创新实践展开深度交流分享。主旨报告环节,江苏省医学会会长王咏红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构筑数智医疗新生态,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塑核医学诊疗流程、优化影像分析效率,为构建数智化医疗新生态提供了前瞻性思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汪静教授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为题,结合西京医院核医学科发展经验,从学科定位、梯队搭建、科研创新等维度,分享了核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育的核心路径,为江苏核医学人才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缪丽燕教授围绕核素技术在创新药转化中的应用展开报告,结合本土实践案例,阐述了核素标记技术、分子探针研发在创新药物临床前评估与转化中的关键作用,凸显了核医学技术对医药创新的重要价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石洪成教授介绍了核医学传统经典诊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强调在技术创新浪潮中,需坚守核医学经典诊疗技术的核心价值,通过规范化应用与迭代升级,让传统项目在精准医疗时代持续焕发活力。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何作祥教授聚焦多学科合作,推进Y-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临床应用,详解了多学科团队(MDT)在Y-90微球治疗肝癌等恶性肿瘤中的协作模式、技术规范与临床疗效,为复杂病例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实践范本。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思进教授分享了核医学重塑重大疾病诊疗模式,从疾病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到预后监测,系统阐述了核医学技术在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全病程管理中的革新作用,为核医学临床应用拓展了思路。

此外,会议设置了“分子影像诊断”“青年学术”“诊疗一体化”和“体外及物理技术”4个分论坛及特色环节,全面呈现了核医学在分子影像、靶向治疗、人工智能、诊疗一体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据悉,本次会议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核医学领域专家代表参会,参会注册代表372人,征集论文199篇,组织交流发言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