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师终身荣誉奖>第三届(2015年)

张志坚

发布时间:2016-06-17 来源: 作者:

 

1942.09~1946.07 私立常州中学
1946.09~1948.12 武进国医专科学校
1956.08~1957.07 江苏省中医学校医科师资班
1949.01~1954.04 武进潘墅镇私人开业
1954.05~1956.08 武进潘墅联合诊所
1957.08~1965.07 河北中医学院
1965.08~1966.02 天津中医学院
1966.02~1970.01 常州市中医院
1970.01~1977.10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977.11~至今     常州市中医院
张志坚,主任中医师,教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幼年患髋关节结核,致左足残疾,因而发奋读书,立志为医。1948年从武进国医专科学校肆业后,即在常州潘墅镇悬壶济世;1957年张老结业于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江苏省中医学校医科师资班,先后在河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任教。1966年调入常州市中医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曾任大内科主任、肾内科主任,1995年退居二线,现仍坚持每周上五个门诊。张老从医60余年,不仅理论功底深厚,且不断总结经验,相继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7篇,先后出版了养生保健丛书系列:《这样生活更健康——著名中医张志坚谈保健》、《肾脏病患者如何生活得更好——著名中医张志坚谈肾脏病的调养》,参编《新编中医临证备要》。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及胃肠疾的诊治,对中医内科肾脏疾病的研究尤为突出。张老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深得广大患者的信赖,自1976年以来,先后十三次被评为省、市级劳动模范,两度被评为中共优秀党员,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卫生工作者,收到的感谢信与表彰锦旗更是不计其数。1979年当选为常州市中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1980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常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党代表,1985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勋章,1989年再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肾内科的创始人,张老在辨治各类肾脏疾病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他首创宣肺祛风法,立“宣肺靖水饮”名方,治疗难治性肾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多年来张老还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具有中医特色的肾病辨治思路。对肾病的认识引入了“风、浊、瘀、毒”的概念,认为风热、湿毒、瘀浊等毒邪是致病的外因,肺肾两虚、脾肾不足、浊瘀内蕴、气机升降失调是致病的内因,进而提出祛风清利、健脾化湿、益肾通络、保肾排毒的肾病治疗思想,治法上灵活运用益气扶正、祛风通络、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等大法,形成了辨证辨病、固定成药、外敷灌肠、穴位注射一体化的中医特色治疗肾病的方法。研制了“保元排毒”系列如保元排毒丸、三黄肾乐冲剂、龙凤清合剂、排毒止痒泡足剂、肠泰和肠泰清等专科制剂,广泛应用于肾病临床,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张老对省级科研课题——保元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并结合肾衰模型做了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保元液在改善肾衰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氮质血症等方面具有一定功效。后张老将保元排毒丸用于防治肿瘤化疗患者的肾损害研究,亦收到良好效验。其“益肾排毒法防治顺铂早期肾损害的研究”荣获200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张老医技精湛,诊病细致认真,在群众中声望颇著。求医者众,应接不暇。1994年日本所泽市议会议员村田哲一的爱女不幸患上严重的肾病,村田哲一夫妇跑遍了日本各大医院,尝试了不少治疗方法,却收效甚微,医生不得不向村田哲一坦言:这个女孩将失去当母亲的权利。面对残酷的现实,村田哲一一家几乎绝望。失望之际,经时任常州市市长的孟金元同志介绍并亲自带着村田一家来到了中医院,找到了张老。张老为村田的女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并精心制订了一整套治疗方案。由于村田一家无法在常州长期停留,张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细心整理好全套病历资料和治疗方案,连同一部分中药,交给村田哲一带回日本。回到国内,村田哲一夫妇根据从常州带回的资料和方案为女儿进行治疗,期间通过信函多次与张老联系。三年后,奇迹出现了,被日本医生断言无法痊愈的肾病竟然经过张老的治疗完全好了,女儿顺利地结婚、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孩。村田哲一怀着深深的感激,重新回到常州,热泪盈眶地向孟市长和张老深深地鞠躬,感谢孟市长为他介绍了这么好的医生,感谢张老为他们一家创造了奇迹。
张老的名气大,但他始终保有谦逊的品性,在病人面前没有一点架子。张老考虑到很多患者因为工作或者学习的原因,在日常时间无法到医院就诊,从80年代初开始,张老就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坚持周日门诊,为很多患者解决了就医的困难。从医50多年来,他坚守着“生命无价,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仅他个人每年的门诊量达1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名老中医的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
张老虽然诊务繁忙,犹不放松学术理论上的总结提高,刻苦钻研、不断探索。据统计,自1958年以来,张老共撰写并刊出于全国各中医药杂志的论文和经验报导37篇,先后出版了养生保健丛书系列:《这样生活更健康——著名中医张志坚谈保健》、《肾脏病患者如何生活得更好——著名中医张志坚谈肾脏病的调养》,还参编了《新编中医临证备要》等数部著作。工作之余,张老还研读医书,捧读古籍,勤学不倦。
张老不仅在临床诊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还特别重视后辈中医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他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坚持每周五次门诊,先后培养了不同层次的进修、实习医生1000余人,常年进行师带徒工作,亲自执教张福产和陈岱成为其学术继承人,培养后继人才。作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张老又亲自培养了王身菊、赵敏两名学术继承人。张老始终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习业不停,办事公道,服务精致”。他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成方和土、单、验方,整理成数十万字的中医学讲稿,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为中医药事业的继往开来和常州市中医院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临床工作中,张老不忘指导、扶持后辈;在生活中,张老也坚持捐资助学、奉献爱心。他闻知南京中医药大学02级学生小孙父亲早丧,家庭贫困,无法完成学业。张老立即与学校联系,资助她上学,为她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还帮助其亲戚家修屋盖房。张老一直勉励她认认真真学习中医,踏踏实实掌握中医,兢兢业业为中医事业奋斗终生。该学生没有辜负张老的期望,07年顺利完成学业,投入到了中医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另外,他还资助市总工会联系的一男孩完成高中学业。听闻家乡一对残疾夫妇生活困难,张老省吃俭用,每年资助该夫妇两万元生活费用,截至去年,已达十万元。张老还先后多次资助希望工程,对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使受助学生从贫困中解脱出来,在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就,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