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吴集医院邵正金同志事迹
邵正金、男、43岁、党员、主治医师,已连续在乡镇医院工作23年。二十几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他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忱地为病人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医德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
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决心当一名好医生
1991年8月,邵正金从淮阴卫校毕业分配到沭阳县华冲卫生院做一名内科医生,从此他就下决心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农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那时他每月的工资仅仅97.5元,除了食堂就餐费用及基本的生活开支,工资是这月盼着下月,但是为了提高业务,仍然每年都会订几份医学杂志,从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通过到上级医院深造学习等,很快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得以信赖的医生。几年后就成为卫生院业务骨干,1998年荣获主管局“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5月,28岁的他就任沭阳县韩山医院院长,也是全县最年轻的院长。2005年9月赴任沭阳县吴集医院任院长至今。
基层医院在药品、检查、治疗手段等方面都很有限,有时治起病来常会有“黔驴技穷”之感。因此听说县级医院来了专家授课,邵正金就会抽空像小学生一样坐在那认真听讲。他深知医学是一门科学,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临床,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他深谙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于是就自学起中医中药、针灸等,参加全国性自学考试,他经常性将中医药治疗应用于临床能收到良效,赢得群众好评。
工作中,邵正金同志眼看着许多被疼痛折磨的病人,生活很受影响,确有很多同道又不当回事,这情景深深触动着他的心。为了解除病人的疼痛疾苦,1997年他只身跑到千里之外的延吉市医院,师承中国疼痛学鼻祖严相默教授系统学习了疼痛的理论及实践技能一个月,回来后解除了好多别的医生不能解除的疼痛性疾苦。2009年该县韩山镇尚庄村任家兰老太,患咽喉痛两年多,连吞咽口水都会诱发剧烈疼痛,不能进食,身体日趋消瘦,辗转多家大医院,多次想要轻生,后慕名找到他,确诊为“舌咽神经痛”,给予了几次注射治疗痊愈,老太一家感激涕零,登门拜谢。灌云县政府某部门一中年男子,半年前突然出现半边面部阵发性肌肉抽动,挤眉弄眼的,该男子郁闷不堪,后来该院探视病人时被邵正金发现,诊断其患面肌痉挛,给予施治至今未见复发……。为了使疼痛工作做得更好,邵正金平时仍不断学习疼痛新理论、新技能。在自身的努力下,2010年5月又胜利通过了国家疼痛学中级职称考试,是全市少有的疼痛学主治医师。
2006年春夏之交,吴集镇某村一18岁女学生,腹痛高热四天,被某县级医院普外科收住院,拟腹膜炎欲立即行剖腹探查术,家长找到邵正金,再三要求请其去看下病人,等他的诊断意见再决定是否手术,邵正金凭经验分析不是外科急腹症,做手术太冒失,后被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带回治愈。2009年9月,沭阳县李恒乡一40岁男子,多家医院诊为肝炎后硬化并腹水建议其住院治疗,经邵正金确诊为少见的“布加氏综合症”,指引其找专家行介入治疗痊愈,病家少跑了冤枉路、少花了冤枉钱。在他的带领下,该院还开展了心脑血管梗死的溶栓治疗、脑出血及化脑、结脑等的脑脊液置换疗法、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等……。
有相当多的器质性疾病,其实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他每天带领年轻医生查房时间很长,多数情况下就是在向他们传授这方面知识,疏导病人心理,他认为这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与提高医疗效果都非常必要。灌阳县某镇粮管所张会计,患头晕、失眠多年,看过不少专家,也吃了不少昂贵药品就是没什么效果,听人介绍找到了他,后经他给予心理疏导加简单用药,症状都消失了,随访至今没有复发。治疗脑血管疾病,大多数神经科的医生都单纯强调给病人用药,而忽略了早期的康复治疗,病人的生命是保住了,可是有的病人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这给病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他把康复方面知识运用于临床,极大地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他的带教下,吴集医院的医生又多学会了为老百姓服务的本领。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誓当一名好院长
2005年5 月,邵正金来到沭阳县韩山医院任院长时,韩山医院净资产为负十几万元,经过5年的艰苦创业,韩山医院由接手时的资不抵债转变为拥有固定资产100多万元的医院。
2005年8月31日,他接管沭阳县吴集医院,吴集医院本是所周边乡镇的中心医院,可是怎么也让他没想到的是,医院一片狼籍,能干事的医生基本上都调离医院或进了城区医院,门诊就诊的门可罗雀,病房只剩下两名公费医疗的荣军病人。吴集镇是邵正金的老家,熟悉的人听说他回家乡当院长,多为其放弃城区大医院不进,而选择吴集医院这破烂摊子而摇头,可是邵正金认为家乡需要他。他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向全院职工承诺,吴集医院要争当全县乡镇医院排头兵。他提出要建设具有特色的吴集医院文化,制定了 “职工十点总则”、“吴集医院八荣八耻”、“接诊须知”、礼仪接待规范等等。通过资金运作,添置了阿洛卡彩超、德国西门子CT、富士能电子胃镜、全自动血球及生化分析仪等……,老百姓对医院有口皆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人数明显增多,如今60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病人的住院环境。
邵正金要求医务人员思想上必须从过去“病人求医”向“医生求病人”角色转变,工作要以人为本,对病人要以诚相待。在任何时候都要视病人为上帝,他说“上帝乃衣食父母,是能给我们提供穿、吃来源的人”。工作中任何人不得与病人发生纠纷,只要发生当事人全责,除进行通报批评外,并处以50元的罚款。在他管理吴集医院5年来,还真没有一名职工为此被罚过款。他经常在职工会上讲的最多的内容,就使要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要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要求医务人员抽出更多时间多与病人交流,关心患者疾苦,同时也要关爱患者的家属、陪客,为此很多时候不被职工理解,背地里说他“真唠叨”。他发现大多数医生、护理晨间查房时间短暂,成了走过场,病人没有机会与医护人员交流,或病人要说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打断,针对这种情况,邵正金要求医护人员查房时间每个病人平均不少于3分钟,每例住院病人即便是平稳的,医生每天也不能少于6次巡视,这规定一执行,融洽了医患关系,仅今年第一季度,就收到病人感谢的锦旗多面。他还经常教导员工,要重视“人脉关系”建立,要学会与周围的人交朋友,与同行交朋友。邵正金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无论是在华冲镇、韩山镇,还是在吴集镇,他都会与再普通不过的群众成为朋友,不论他到哪里工作,他们就会跟到哪里,医院里隔三差五地就会看到他们带病人来找他看病,同事戏称他们是他的“医迷”。
基层医院当院长有他的特殊性,既要当好裁判员、教练员,有时还得做运动员。 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外出打工回乡的人员,要逐一过堂测体温、隔离观察,从有些医务人员的眼神中看出恐惧不敢接近,他就亲自上前一个一个地为他们测体温,并与他们聊天,消除恐慌心理。他经常教导职工,“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除了具备智商、逆商外,还必不可少的是情商,就是要心怀感恩之心”。他善待职工,关心职工成长,特别是外引人才离家别子来吴集医院工作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宿豫的仓医师,在该院工作两年时间,后返乡外出深造,深造结束又回到了吴集医院;湖北恩施州土家族的华医生和家属离开吴集医院到当地工作,他的家属还亲手为他们一家三口绣了三双鞋垫寄过来,每遇节日都会发来祝福短信。
邵正金以高尚的品德、优良的作风和广大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管理的吴集医院也得到了主管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每年都被主管局、镇政府评为“全面先进单位”,多次被诚信监督管理局等多家单位评为“诚信服务单位”,两次荣获“市十佳乡镇医院”称号。他的管理经验两次在全省卫生系统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被宿迁市委授予“科学发展示范点”荣誉牌匾,先进事迹在省、市、县电视台及其他新闻媒体上予以报道。2010年2月,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荣获卫生部 “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