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优秀基层医师奖>第二届(2014年)

唐文考

发布时间:2014-07-15 来源: 作者:

 

唐文考同志196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90年南京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阜宁县最偏僻的农村乡镇卫生院---芦蒲乡卫生院。二十多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当地农民的健康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扎根基层,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作为90年毕业的本科生,本应可以到医疗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县级以上医院工作,当时芦蒲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乡几万人口,却没有一名经过正规训练的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放弃优越的城市工作环境,来到穷乡僻壤的芦蒲卫生院开展艰苦的医疗卫生工作。那时候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工作累,报酬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决心尽早转换角色,尽快解除群众的病痛,于是他除了精读大量国内外医学专著外,就是扑下身子起早贪黑,深入病房,询问病人,检查体征,掌握临床第一手资料,他还多看病例,观摩上级医生的查房与病历。病房内,病床前,总能看到他孜孜不倦的钻研业务知识的身影。他每天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充实着自我,很快掌握了农村常见病从诊到治的一系列临床知识和经验,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治愈了多起疑难病例,为此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病人的赞许和钦佩。
工作中,他深深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在医院的关怀与培养下,唐文考同志于1994年、1999年两度在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大大提高了他的业务技能。他不但能够熟练接诊病人、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能够娴熟的处理各种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及急重疑难病例,而且在医疗文件处理、论文撰写上有具有较高的造诣。内、外、儿、妇及B超检查方面都能融会贯通,规范操作。因此,他的专业技术在职工中有权威,在群众中有口碑,深受地方群众信赖和好评。
 
情系百姓,解决患者心身病痛
 
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对平民百姓的生老病死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唐文考同志深深明白这一点。在他的心中树立起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他牢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神圣誓言。他在救治每一位患者时,严格对病人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仪器辅助监测,然后经过认真的综合分析,才对病情作出最终判断,给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最严峻的考验是救治重症患者,这种考验不仅要求有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要求有超凡的意志品格,可以说是对医生综合素质的考验。在这种考验中,唐文考同志作为医疗组长、业务副院长乃至院长,其责任更大,其风险更高。一天夜里,院里来了一位急性心衰患者,处于频死状态。当值班医生向他报告时,劳累了一天的他已经休息了,接到电话,他不顾天寒地冻,急速赶赴医院,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之后,他果断地制定了抢救方案,迅速组织力量,开始紧张的抢救,经过争分夺秒的救治,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使其转危为安,而一夜无眠的唐文考才放下心来。工作中像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多少年来,唐文考同志就这样哪里有需要就及时地出现在哪里,为此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唐文考一直就是这样,每到逢年、过节、假日,他都是主动值班加班,把方便让给同事,他团聚留给下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在平时工作中,他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认真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就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从医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他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创新创业,医院发展迅速
 
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矛盾相当多,作为院长,要有处理突发问题的应急应变能力,要有化解棘手难题的智慧。他在平时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从人民身体健康的高度,从卫生事业大局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和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达到迎刃而解、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唐文考同志能将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农村卫生,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大事要讲原则,小事要讲风格,以达到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目的。因此,在平时的院务矛盾,利益纷争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他都能纵横捭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显示了较强的管理才能。
他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始终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每时每刻都能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单位当作自己的家,始终把单位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建起了 平方米业务楼,改善了病人的就诊环境。他用心务实,殚精竭虑于卫生事业的发展措施,做到天天有新要求,天天有新目标。他始终恪尽职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率先垂范,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始终坚持廉洁自律,艰苦创业,坚持“六个”严禁,单位的大事小事阳光操作,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院树立了正气和良好的院风。他始终注重强化组织纪律性,模范执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叫职工做到的自己先做好,坚持上班在先,下班在后,不违纪,不违规,不特权。
他从1992年担任医疗组长,1998年起,担任副院长,在副院长的岗位上历练十一个春秋。2008年在全县公推公选芦蒲镇卫生院院长中,脱颖而出,走上院长的工作岗位,从而为服务全镇卫生全局,深入推进医改,构建和谐卫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在24年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生涯中,他走出一串闪光的足迹,他连续多年获得县、市政府的嘉奖和表彰,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深受职工和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廿四年辛劳,一路汗水;廿四年奋斗,硕果累累。在他的精心诊治下,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的言传身教中,一批批年轻的医生成为医院中坚力量,目前,芦蒲卫生院正以昂扬的姿态昭示着农村卫生事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4年4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