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26日是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医师节",为进一步鼓励广大医师弘扬自豪、自强、自尊、自爱、奋发向上的精神,维护医师队伍的良好形象,营造尊医、重医的社会氛围,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南京医师协会精心设计主题系列活动方案,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庆祝第三届“医师协会医师节”。这一组传播正能量的品牌活动的开展和推广,不仅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惠民义诊 服务社会
作为南京医师协会庆祝第三届“医师协会医师节”的活动之一,在6月6日第十八个全国“爱眼日”当天,南京医师协会组织了多家大医院的眼科专家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广场举办了“服务社会,惠民义诊”活动。
据介绍,南京市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踊跃参与,知名眼科专家李一壮、王林农、栾洁、蒋沁等亲临现场,为众多患者提供义诊咨询服务,义诊活动期间免收患者专家挂号费、专家咨询费,惠民义诊活动受到了南京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一致好评。
征集祝福语 联手抗病魔
6月4日,由南京医师协会与南京日报社联合开展的医患联手抗击病魔“祝福语”征集活动正式面向社会推出,活动围绕“走进医师,关爱医师”为主线展开征集,旨在通过征集祝福语形式,将市民就医过程中对临床医生真实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以祝福语呈现出来。
活动共分为征集、筛选、宣传三个阶段。征集消息发布后,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经组委会讨论,“为市民保健康,为百姓谋幸福”、“你治我的病魔,显示大爱情怀;我还你的感激,则是重生信心”、“仁术精诚,诚外无物”、“尊重医师,呵护生命”、“医患和谐,共筑健康”、“医患是战友,携手抗病魔”、“尊重医师,关爱病人,用爱心点燃生命之光”、“以人为本,德技双馨,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队伍”、“廉洁行医,仁爱诚信,展现白衣战士时代风采”等十条优秀作品最终入选。
目前,祝福语评选结果已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且发至南京地区各级医院,通过采用张贴祝福语、横幅或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形式,在南京地区各级医院和重要窗口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以鼓励执业医师树立自尊自爱、奋发向上的良好形象,营造尊医、重医的社会氛围。
会长访谈 呼唤医患互信
6月20日,南京医师协会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媒体开放采访活动,请主流媒体的记者与南京医师协会会长、南京市鼓楼医院院长丁义涛教授“面对面”。
作为国内著名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学专家和南京医师协会会长,丁义涛教授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向社会发出呼吁:医患是共同体,相互信任是医生看好病的基础。
丁义涛会长告诉记者,现在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得非常好,但是大部分的优质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大医院,所以导致专家一上门诊,就要看好几十甚至上百个患者,专家们考虑到不少患者都是远道而来,常常要给外地患者加号,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强度下,医生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也不堪负担。记者从一份《2012年南京市卫生系统职工健康体检情况的通报》中获悉,南京市属卫生系统职工基本健康率为35.86%,较上个体检年度下降5.8个百分点,而同年度公安干警和机关干部的基本健康率为50.63%和37.97%。另外,在卫生系统中,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年轻职工健康率仅为52.74%,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公安干警(69.93%)与机关干部(60.63%)。丁义涛会长坦言,现阶段这种现象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随着政府卫生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将来一定会得到解决。
访谈中,丁义涛说,和谐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达到真正的医患和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此情况下,医护人员增强主动沟通意识尤为重要,唯有医护人员加强主动沟通才能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病情情况,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信任。
“自律和维权”是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医师节的主题,丁义涛认为自律与维权相辅相成,作为一名医生自律是行医的基础,维权是行医的保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医和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我更希望人们意识到医和患是利益的共同体,应该相互信任,共同去抗击病魔”,丁义涛说,医患之间互相不信任,只会使事情更糟,最后两败俱伤。如果人们认识到医患是利益共同体,疾病才是共同的敌人,医生和患者应该共同抗击病魔,信任自然也就产生了,这才是和谐医患的根本。
会长访谈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共鸣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院士报告 倡导以用为先
6月26日下午,南京医师协会隆重举办一场以“临床需求驱动的科学研究”为主题的院士专题报告会,协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志红教授作专题报告。来自南京医师协会各会员单位的医院领导、专家及医务人员200多人参加了院士专题报告会。
刘志红院士结合自己所领导的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成长与发展,围绕“临床需求驱动的科学研究”展开专题报告。刘志红院士指出,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就需要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阐明;提高诊断水平需要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病情的分子标志物;而要提高治疗水平,则需要基于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和高水平的循证医学研究。要不断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必须不断发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临床是根本,而开展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临床发现和遇到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临床研究蕴含在对每一个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刘院士还就中国未来五十年生物医学创新体系发展,特别是转化医学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在报告会举办前,刘志红院士还接受了部分媒体记者的采访,就从事临床、科研的时间如何分配以及年轻医生的培养等话题与包括《健康报》记者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记者进行了交流。
出版专辑 多形式展示名医风采
为庆祝第三届“医师协会医师节”,南京医师协会还举办了2013年《走近医学名家》专题报道启动暨2012年报道汇编专辑赠阅仪式。协会将2012年南京地区遴选出来的24位医学名家事迹材料汇编成册,结集出版了《走进医学名家》一书。
《走进医学名家》一书由南京医学会、南京医师协会、南京日报社、扬子江药业集团联合编印,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万进为该书作序。胡万进副市长在序言中指出,根据南京市“三争一创”的总要求,卫生系统大力实施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创名院的“三名”战略,要让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南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的城市资源,为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为市民创造健康幸福生活。实施“三名”战略,推进南京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南京医学会、南京医师协会等单位大规模、系统地通过媒体展示专家的研究成果、治疗成功案例,在南京医疗界尚属首次。此次结集出版《走近医学名家》一书,不仅是作为向第三届医师协会医师节的献礼,也是对白衣天使的敬意与感激。胡万进副市长要求,要大力宣传这些德技双馨的名医,并以他们为榜样为楷模,激励鞭策南京的医务工作者中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名医大家。
以此同时,南京医师协会还与南京广电“动视导医”栏目合作开办电视版《走进南京医学名家》节目,挑选出10名医学名家在南京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中展播,向社会展示医学名家的形象,指导社会大众科学寻医问药,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庆龙告诉记者,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庆祝第三届“医师协会医师节”,就是为了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6.26医师协会医师节”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南京医师协会将认真履行协会的职能,进一步弘扬医师职业精神,营造社会尊医、爱医氛围,激励广大医师积极投身于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中去,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作出南京医师协会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