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病理学分会>病理学科普

走近判定肿瘤“善恶”的法官——与病理专家一席谈

发布时间:2013-07-05 来源: 作者:

 

走近判定肿瘤“善恶”的法官——与病理专家一席谈
编者按:
病理学一方面作为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理,为人类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病理学从创建之时起就在临床医学的实践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即同临床医生一起对各种疾病做出诊断,因此,病理学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这一观念在国外早已普遍得到公认,但在国内不少医院仍然认识不足。
周晓军简介:
周晓军,现任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导师。曾被评为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南京市十大青年科技之星,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从事病理工作二十年,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标准,熟悉病理诊断的进展和动向,能运用现代的理论知识及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在肿瘤病理,肝脏病理,超微病理诊断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有较高的诊断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
肿瘤病理诊断,尤其是消化道、骨、淋巴造血、内分泌等疾病的病理诊断,肝脏病理,超微病理诊断。
1.病理医生在医院的作用是什么?
一般老百姓不知道病理科或不知道病理科是做什么的。很多小医院把病理科放到检验科,叫检验病理科。人们对病理科有两个误解,一是以为病理是搞技术、搞研究的。实际上医院病理科主要的作用就是诊断疾病。在国际上病理学都被当成临床学科,而我国一直把它仅仅定位为基础学科,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误区。还有一个误区,是把我们和检验科混淆。许多人都认为医院病理科的工作与检验科相似,是为病人做”化验”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检验科出的检验报告与病理科发出的病理诊断报告有着很大(本质)的区别,前者报告的是检验数据,现在很多数据是由检测仪器做出来的,临床医生根据这些检验数据,再结合病人临床的症状、体征,经过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的诊断;而病理诊断报告是病理医生应用病理学知识和个人经验,并结合临床各种信息(包括各种检查结果)对各种疾病做出的病理诊断。因此,检验科出具的数据是一个参考指标,它不直接形成诊断,它是帮助临床医生来形成诊断的,而病理科的结果就是直接对疾病的一个诊断。
2.肿瘤有“善恶”之分吗?
所谓的肿瘤“善恶”之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专业上所讲的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子宫肌、血管瘤、软骨瘤等;恶性肿瘤如平滑肌肉瘤、胃癌、肝癌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症”。良性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危害有天壤之别,恶性肿瘤会浸润、转移,夺走人的生命,而良性肿瘤一般不会转移,常常不致命――除非长在特殊部位。人体的绝大多数肿瘤(80%~90%)是良性的,恶性的占极少数。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少数良性肿瘤时间长了可能发生恶变,变为恶性肿瘤;极个别恶性肿瘤长期生长,机体免疫功能加强等原因,也可能停止生长甚至完全消失,如恶性黑色素瘤等。再者,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高度恶性的肿瘤很快致人死亡,而低度恶性的肿瘤有时生物学行为几乎和良性肿瘤差不多。
3.恶性肿瘤都叫“癌”吗?
虽然大众人群习惯上将所有恶性肿瘤都称为“癌”,但从医学专业角度人体实性恶性肿瘤基本分两大类,即癌与肉瘤,二者可以统称为癌症。我们一般把来源于间叶组织如脂肪、肌肉、骨和软骨等的称之为“肉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等;来源于上皮组织如胃粘膜、乳腺腺体等的才称之为“癌”,如食道癌、乳腺癌、胃癌等。脂肪瘤、平滑肌瘤、纤维瘤等都是良性瘤,可是一旦在它们的名字间加上一个“肉”字,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就是恶性肿瘤了。另有一类来源于多种组织成分的恶性肿瘤,既不称癌也不叫肉瘤,而是在前面加上“恶性”两字,如恶性畸胎瘤等,凡是来自胚胎细胞或未成熟组织的恶性肿瘤,均称为“母细胞瘤”,如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此外,还有少数恶性肿瘤仍然沿用习惯名称,如淋巴瘤、白血病及黑色素瘤等。
4.肿瘤的“善恶”谁来定?
一般人看病是这样的,面对病人的症状及医生的初步检查,医生先得出初步的印象,这是最初级的诊断;第二阶段,是经过各种检验及影象学检查,比如血常规,胸片,又得出一些诊断,这是第二级诊断,很多病到这里可能就结束了。如果还解决不了,就要抽一点胸水,或者是做细胞学,或者是做活检。比如胃不舒服了,就去做胃镜,目的是肉眼看一下胃上是否有肿块或者有溃疡,如果有则取一点组织,要病理科来判断是胃炎,还是胃癌,或者手术后将人体取下的组织送到病理科诊断,这就是第三级诊断了。近年来虽然临床检验技术与影像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大多数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疾病而言,病理诊断仍然是目前公认的最可靠诊断技术,因此也是最高一级的诊断。无论目前各种临床检查技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如何进步,许多病人的临床诊断仍须通过病理检查才能得到最后的确认,尤其是在各种肿瘤性疾病——良恶性质的判定及分类中,几乎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才能得出最后的诊断结论。
5.病理上如何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如果说影像学检查是给肿瘤定位,那么病理学检查就是定性了。通常病理医生应用病理学知识和个人经验,首先通过肉眼检查判断那些是有病的组织,然后取材,由病理技术人员做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通过对病变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的识别、分析,并结合临床各种信息(包括各种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普通的病例用常规的病理方法就可以明确诊断,疑难的病例还要采用免疫组化、电镜、原位杂交等特殊技术。
6.病理上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容易吗?
常常要比人们想象的要困难。病理需要一套专门的学识和经验,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看每个人的病理切片,同样是一个胃癌,每个人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反之,不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为相似的图像,这就非常需要经验和直觉。有的病例良恶性差别较大,常规切片几乎一眼就能看出(如图1,图2),而有的病例你即使采用了很多方法也几乎无法鉴别(如图3,图4)。病理医生做的是艺术工作,对很小的形态差异,有时要靠长期的经验并要很好地结合临床才能看出来。
 
 
左图1:结肠良性腺瘤                                           右图2:结肠腺癌
      左图3:淋巴组织良性炎症                              右图4:恶性淋巴瘤
7病理诊断的方法有那些?
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中病理诊断和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具有损伤小,快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的疾病普查、体检,对人体许多肿瘤(如宫颈癌)都具有初筛的作用。然而,细胞学诊断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假阴性及假阳性,主要适用于良恶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因此,对于多数病例来说,应在治疗确定之前尽力采取常规活检来证实细胞学诊断。手术中病理诊断是采用冷冻切片或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人手术中进行快速病理诊断,对手术医生决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检查要求病理医生具备很丰富的病理诊断经验及临床医学知识,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无疑,手术中诊断由于时间短,取材有限,组织学图像不如常规切片好,因此,诊断准确率不如常规病理诊断。病理组织学诊断是对活检组织或手术标本制成的常规切片进行诊断,是病理诊断中最重要的部分,多数病例中都是最后的诊断。
8.仅凭病理检查就能对所有的肿瘤进行良恶性性质判断吗?
不可能。并非所有的活检或手术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最终都能得到完全确诊。无法确诊的原因一方面与任何一种疾病的自然病理发展过程有关,活检可能取自于肿瘤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刻,因此缺乏诊断性组织学特点;或者是由于临床医生活检取材不合适也会造成病理诊断出现困难,无法确诊。再者,新的肿瘤不断出现,人类完全认识其生物学行为还要有一段时间,或者要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因此,即使采用了所有先进的病理诊断技术仍然不可能能对所有肿瘤性质都做出准确判断
9.肿瘤良恶性判断标准会有变化吗?
当然会了。随着人们对某种肿瘤认识的深化,长期或更多病例的观察经验的积累,或是新的技术的应用,肿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每隔若干年(快的3-5年,一般5-10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按照新的诊断标准,可能有些过去诊断为高度恶性的肿瘤现在认为是低度恶性,甚至属于良性的了,也会有些过去诊断为良性的现在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了。
10.是否有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
除了明确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之外,的确还有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交界性肿瘤。所谓“交界性肿瘤”是指在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上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一类肿瘤或病变。这一方面由于良性恶性病变其实是连续的一个谱系,的确存在着中间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新认识的肿瘤,确切生物学行为尚有待积累病例长期随访,因此可能一段时间无法明确真实的性质。少数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明确诊断,或病理医师不愿意承担太大风险,诊断中留有余地,也会暂时称之为“交界性肿瘤”或“潜在恶性肿瘤
11.肿瘤治疗时病理医生的意见重要吗?
长期以来在国外医院人们都称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doctors doctor)。这一方面是因为病理医生一般不直接与病人打交道,而主要是同临床医生合作。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调了临床与病理的密切结合。临床与病理的结合不仅仅表现在诊断时的相互合作,还表现在治疗上的共同参与。例如在对肿瘤的认识方面,由于所有肿瘤都是由病理医生分类命名的,最后诊断是病理医生出的,所以说病理医生对每个病例的认识最深刻。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也就是良恶性的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同一类肿瘤在不同的病人也可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而这些因素对于正确判断病人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真正做到对病人实行个体化治疗,就非常需要病理医生的积极参与。再者,很多疾病病理医生诊断出来后,临床医生可能十分陌生,以往没遇到过,甚至查书也查不到。那就更应该进一步同病理医生在一起讨论,共同制订下一步对病人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国外医院这样的临床病理讨论会很常见,我们国内目前相对缺乏。
12.做为患者,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失误呢?
首先患者应该对疾病良恶性判断的过程应该有所了解,应该知道病理诊断对于判断良恶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体上取下来的任何组织都应该进行病理检查。怀疑为恶性的肯定会做病理检查的,即使是不怀疑有恶性肿瘤的组织也应该进行病理检查,以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实际上开始以为良性但最后病理证实是恶性的病例屡见不鲜。目前在我们国家个别医院仍然存在有手术或者内镜检查后不将组织送病理检查,或者病人自己要求不做病理检查的情况,这是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也是危险的。其次,如前所述,由于病理诊断并没有非常恒定统一、完全客观的标准,在许多情况下要依赖于病理医生主观和经验性的判断,因此对于良恶性鉴别十分困难或存有疑问和分歧的病例应该寻求更多的病理医生――尤其是有专长的病理专家会诊,以得到及时的确诊或减少误诊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