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大兴教授1924年生,原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就读浙江英士大学(现浙江大学),1948年在南京市立第一医院工作,1953年12月30日参加了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在第五手术队做医生,并获得嘉奖。1958年出席南京市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被授予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劳模待遇。70年代响应号召参加巡回医疗队为苏北的病人送去医疗,送去温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当选南京市第八、九届人民代表,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教授是一位严师,严格要求与培养年青的医生,培养他们主动汲取知识的行为习惯,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技术水平, 60余年如一日,始终耕耘在医学第一线,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很多国内外著名外科医生。他成功完成了南京市第1例断指再植术,凌大兴教授是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如今科室发展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 南京医科大学硕博士培养点 卫生部关节内镜培训基地 中美史赛克创伤骨科培训中心 科室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名 教授 副教授 名 硕 博士生导师 名 硕 博士 名 现有关节外科 脊柱外科 创伤外科 手外科四个骨科病区 床位 张 一个骨科实验室暨中韩干细胞治疗中心,在华东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凌大兴主任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而且把“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理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他把病人当亲人,真心、热心、贴心地为他们治疗病痛。他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常常把粮票、钱捐给困难的病人,对难愈合的病人精心呵护,把小病人带回家细心治疗直至痊愈,全心全意为病人。多少个晚上,刚刚结束了一天工作疲惫地回到家的他,一接到有危急病人入院的电话,二话不说,二十分钟内一定赶到医院。手指上的血管和神经有的比头发丝还要细,为了尽量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他精益求精,将密如蛛网的血管神经一根一根地接上,常常下了手术才发现已熬红了双眼。深夜里常常能看到凌大兴教授忙碌的身影。多少年凌大兴主任一直多把解决病人的疾患、减少病人的痛苦放在第一位,当年将有限的放射防护给了病人,而自己在无防护下为患者行手法复位,多少次的照射以致双眼放射性白内障。他说:“把每一次看病当作是考试,做个临床医生要给老百姓带来最小的痛苦,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曾经艰难险阻,六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这也是凌老挑选弟子的标准。
“父亲是个很淡泊名利的人,从医教60余年且目前仍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尽管这一生已经获得无数荣誉,但每次他都对我和我的孩子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了,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女儿凌谊告诉我们。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骨科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筋骨,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惫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凌老九十高龄,仍然心系骨科的发展,作为医生,作为老师,他都是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