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的一天,年过古稀的顔素英医生一步一步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第二峰的烽火台,这是她请假到北京探望儿子,顺便去游览万里长城。坐在台阶上休息的她说:“我感觉干不动了,准备休息了。”回到南京,她即辞去了返聘在鼓楼医院专家门诊部的工作,至此,顔素英从事医疗工作已经五十多年。
从1940年代走出浙江温岭海边一个叫三鼎桥的乡村小地方,为了糊口,参加过助产士学习班培训的顔素英找到了浙江奉化县城外公路边的一个小诊所的护理岗位工作,开始了她的医疗职业生涯。
1949年7月,继人民解放军胜利结束渡江战役,宁、沪、杭等大城市迅速解放,新中国的诞生指日可待。为了加速人民军队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央军委决定,将前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与三野军政干校合并,正式成立新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并任命陈毅兼校长和政治委员。毛泽东为华东军大题词:“华东军政大学日进有功,培养大批国防建设人才。”朱德题词:“努力学习军事科学和革命理论,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国防军而奋斗。”
毛泽东为华东军政大学题词
1950年初,为保卫和建设国家顔素英报名参了军,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学习。陈毅校长在学校的报告中教诲:“我今天不讲别的,我想讲讲大家入学三个月来经常讲的‘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老解放区里,在人民解放军里,是人人能讲的一个很普通的问题。我们学校里大多数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大家到军政大学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想为国家、为民族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一个美好的前途。中国青年的这种心理,我是懂得的,因为三十年前我跟大家差不多,满腔热望地追求真理,对旧社会看不惯、瞧不起,不愿堕落,追求真理,在以前每每使青年人失望。今天,你们找共产党,找对了,找人民解放军,找对了,参加华东军政大学,也做对了,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不会使大家失望和走错路。”在这所特别的学校里,顔素英和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受到了教育和洗礼,开始有了新的理想和愿望。
军政大学结业后她被分配在总高级步兵学校医院任助产士,1955年,由于军队正规化转型的需要,顔素英转业到地方,为了掌握更多的医疗科学知识来实现自己继续从医的愿望,她又努力于1956年考人南京医学院,经过5年医疗系本科的高等教育后,1961年毕业分配在南京江苏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几十年来,她在医生这个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不但得到了患者的赞誉、也得到同事的好评。
1965年她参加了去江苏徐州铜山煤矿的医疗队,历时一年。她和其他同事一起下煤井,去一线,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1968年夏天,她被派往上海学习工业职业病防治,本可以参与江苏医院职业病专科的起步工作,但由于形势变化,这个愿望的实现又过了8年。1969年,江苏医院被整体下放到苏北淮阴地区的盱眙县,颜素英安排在马坝分院,有一次她接诊了一位从马坝乡下抬来的杨家老太太,病人的病情很重,医疗条件极差,顔素英医生凭着多年临床的经验细致的诊查,很快确定了病因和治疗方案,在收住院后积极的给予综合治疗,原本失去希望的杨家人,在颜医生的诊治下病人得到了康复。为了表达感谢,杨老太太的孙子杨真还亲手编了个小竹菜篮送给颜医生。这种情形在下放农村时她经常遇到。从医多年,顔素英总是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接诊的每一位病人,她都能做到认真检查、详细分析、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有不理解时,她还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管床的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诊疗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都为患者想到,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主动与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这一点很多她曾经治愈的患者都有同感,直至退休,还有苏北农村过去的患者来看望她。
1976年,顔素英调到南京市鼓楼医院职业病科,面对新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赶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更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职业疾病防治发展的动态,积累新经验。这时随着国家的工业化,职业病防治的任务非常繁重,她经常和同事一起,到南京周边化工厂,普查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对生产操作者的损害预防和防护,对工厂工人进行体检和培训,她克服自己体弱有慢性病等困难,尽心尽力推动劳动保护、预防职业病的工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她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她成了医院这方面的主要业务骨干,受到了相关企业和患者的信赖。
她工作严谨,责任心强。从医多年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低调做人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对病人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专业上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抱怨,不妥协牢记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责。此外,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她知道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剂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她所做的工作赢得了病人尊重,领导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
1987年,她办理了退休手续,随后的10年,她被返聘参加体检和老专家门诊等工作,由于她经验丰富,工作认真细致,协作精神好,得到同行尊重和老专家们的认同。
我们祝愿顔素英老医生晚年安康,长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