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56岁的张三川,目前担任南京市白下区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多年以来,无论是在盱眙农村卫生院还是调到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那扎根基层、为群众健康服务之心从未改变。
啃书本,背药方,分析病例,张三川自幼随父学医,勇于探索创新。1988年夏天“乙型脑炎”流行,许多患儿因“高热、惊厥”得不到控制而昏迷死亡或致残。时任住院医生的张三川想到了父亲——省名中医张宗良指导的中医“通腑泄热”的治则,利用祖传中医的经方,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白虎汤与止痉散”进行治疗。由于患儿大多处于昏迷状态,口服中药根本不可能,他便依据直肠吸收水份的生理功能,大胆采用“中药直肠点滴法”给药,每位患儿的中药均根据症型辨证施方,亲自熬煎、分装、肛门保留灌肠,有时弄得满手粪也全然不顾。他的这一疗法最终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其总结性论文《中药直肠点滴法加西药治疗乙脑38例》分别在“江苏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推广,次年乙脑流行季节,许多本地和外地医疗单位都主动前来向他取经。
1994年12月,张三川调入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值医院创“全国示范中医院”,他深感自己中医理论有待进一步提高,1997年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研究生班,经2年在职学习后顺利毕业。针对临床上诸多肝硬化腹水患者因经济原因用不起白蛋白,而医院又没有浓缩腹水回输仪,他查资料、选验方,分别到市传染病院和省人民医院消化科请教专家,完成《简易闭式腹水回输术配合中药治疗56例肝硬化腹水》之研究。由于成绩突出,他再次被破格从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从农村到城市,服务的环境与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张三川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精神从未改变。1996年2月3日凌晨2点,社区居民颜道军出现“肝性脑病”症状,表现为极度烦躁,张三川不分白天昼夜,守护在病人身边一干就是三天。经抢救,病人安然脱险,其家属感激地抓住张医生的手久久不放。
作为社区医院的内科主任,除了担负着病区三级查房、出院病历审签、传染病的终末管理等,张三川医师始终坚持每周一半时间上门诊为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每年经他系统诊治的内科病人达1万例以上。此外,张三川深知健康教育对居民的重要性,平时十分注重指导居民预防疾病、强调合理用药治疗,坚持康复训练,还主动为社区居民建档、随访,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健康守护神,贴心好医生”。
正是为了守护社区居民健康,省肿瘤医院多次想抽调他过去时,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三川主任曾获“市政府表彰”和“市卫生局白求恩杯”先进各1次;区卫生局“先进个人”11次;区卫生局工委“优秀党员”5次;连续8年年度考核优秀;还曾获评区“优秀名中医”。就是这样一位扎根基层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三十六年如一日,始终捍卫和守护着居民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