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回1973年,19岁的张惠民当上了家乡的赤脚医生。1980年江苏省卫生系统招收内招班学生,他毅然踏上求学之路。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高邮卫生学校毕业。1994年顺利通过考核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3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8年顺利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几十年来,结合临床实践撰写了很多篇论文和从医心得体会。
当好医生,一心一意为患者。1992年9月,一位在土建工地参加挑路基的农民发烧了几天,步行8个多小时,走了60多里路,来到刘陆卫生院找张惠民医生。当得知病情严重可能要手术治疗,身无分文的患者顿觉痛苦而无望。张惠民亲切地安慰他:“你不要担心,先安心住下来治病,其他的我来想办法!”经向院领导请示,张惠民用自己的工资担保,先帮患者进行了细致检查。患者被确诊为“肝脓肿”且中毒症状严重,必须尽快手术。然而,当时的卫生院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一番思考,张慧民果断做出大胆决定——给患者保守治疗。经过查找医学资料,求助专家,他最终确定了在没有手术条件下穿刺抽脓这一最佳方案,并成功地操作,使得病人脱离了危险。为解决住院医药费问题,他又帮患者向乡政府求助并得到帮扶,自己也拿出近半年的工资悄悄为病人垫付了医疗费。看到病人家庭困难,营养跟不上,张惠民嘱咐妻子熬了一大碗肉汤带到医院。患者的老母亲接过肉汤,感激得泪水满眶,反复念叨着:“张医生是好人啊,张医生是好人啊。”
工作40年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为老年便秘患者用手掏大便,又比如抢救患者时在来不及清洗口腔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呼吸,每每说及这些,张慧民总是淡然地说:“解除病人痛苦是我的职责所在,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当好院长,兢兢业业干事业。从1993年开始担任刘陆卫生院副院长到1997年担任院长,至今已有近二十年。为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张惠民定期下村检查指导卫生服务工作,酷暑寒冬,都能看到他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乡村公路上的身影。 2009年上级下达了建设村卫生服务站的任务,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历时6个月,奔走于有建站任务的12个村,解决了资金、房屋、人员等问题,完成了本镇卫生工作历史上最难的工作,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廉洁自律,筑牢道德防线是张惠民院长一贯的作风。在他的领导下,刘陆卫生院被泰州市纪委、卫生局等部门命名为“无红包医院”,被兴化市命名为“文明单位”,多次被市卫生局表彰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当人民代表代表,关注民生履职责。自2008年张惠民同志当选为泰州市人大代表以来,他提出的关于将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纳入新农合医疗报销范围、加快本市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建设、规范乡村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等多项议案和建议,都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得以落实。在张惠民看来,不论是当医生、院长还是人大代表,既然做,就一定要做好。
他,行医40载,一心一意为患者;担任院长20年,兢兢业业干事业;人大代表5年间,参政议政履职责。他用执著的追求,诠释自己名字意义--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