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学科进展

临床流行病学学科和学会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浏览次数:5423次 来源: 作者:

    1982年在美国洛克菲洛基金会卫生科学部前主任Kerr White和Scott Halstead等的发起和支持下,建立了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INCLEN)。INCLEN的宗旨是:“在最可靠的临床证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临床医学实践,从而改善人民健康,为达此目的,本工作网内的各国临床医师、统计师及社会学家须共同奋斗,以建立和维持最佳的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这些是致力于改善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的条件”。同时,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国际临床流行病学资源和培训中心(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CERTC),为许多国家培训了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专业人才,大力推动了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INCLEN开始进入第二期项目,在欧、亚、非和拉丁美洲相继建立了8个建立地区性临床流行病学资源和培训中心(Reg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R-CERTC),培训本地区和国家的临床流行病学人才和从事研究工作。
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Gordon Guyatt所领导的循证医学工作组在JAMA杂志上发表一篇名为“循证医学:医学实践教学新模式”,第一次提出了“Evidence-based medicine”概念。同年,在Iain Chalmers的推动下,由英国卫生部支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循证医学实践机构-英国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中心)。 1993年10月,英国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循证医学网络,即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 Collaboration)。
    1983年在我国卫生部的领导下,通过世界银行医学教育贷款项目“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the Clinical Research,DME)”的支持,在13所院校成立DME组织,并在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学院建立了3个DME国家级培训中心。1989年4月在卫生部直接领导下,由华西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发起,在成都召开了首届全国临床流行病学/DME学术会议。在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China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CHINACLEN)。选举华西医科大学为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广州中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为副主任委员单位,参加CHINACLEN的医学院校及相应机构共44所。CHINACLEN的建立是我国临床流行病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2年4月经中华医学会第20届常务理事会第12次会议审议,同意组建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进一步推动了临床流行病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是1996年7月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筹建,1997年7月获卫生部认可。1999年3月31日,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指导委员会正式批准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十四个中心。2002年中国Cochrane中心启动建设了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和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地区实践中心。第一批建成中国中医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3 个分中心,于2006年第四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上授牌;第二批建成天津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和井冈山大学5个分中心及该省的地区实践中心,于2008年5月第五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上由教育部科技司验收挂牌;第三批建成南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4个分中心,于2010年9月第六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上由教育部科技司验收挂牌;目前正在启动建设有: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汕头医学院、宁夏医学院4个,以及安徽省立医院、解放军301医院2个拟建地区实践中心和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