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分会

当前位置:首页>麻醉学分会>专业学组

老年麻醉学组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2-07-30 浏览次数:662次 来源: 作者:

2022730日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麻醉学组召开学组会议。此次会议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授课,从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的新发展规范化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热烈的学术交流。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肿瘤医院麻醉科顾连兵主任主持,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顾小萍主任致辞,对与会的专家教授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有效促进了我省老年患者手术管理水平向着安全、高效、舒适、规范化方向不断发展。

 

王天龙:《ERAS下围术期镇痛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ERAS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设计原则包括: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镇痛方案设计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王天龙教授强调,我们要了解不同手术带来的不同疼痛影响,通过对手术类型、创伤程度、术后快速康复需求以及患者的特征加以涉及,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患者围术期镇痛方案。此外王天龙教授还介绍了围术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带来的痛觉过敏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低阿片类的镇痛方案来减轻和避免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一方面我们可以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另一方面通过术前超前使用NSAID药物来降低术后疼痛的强度和时程,此外还需要加强手术中的疼痛监测,更好的进行围术期镇痛用药的调控,才能会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带来福音。

易斌:《老年患者术后PND发生的预警模型的构建和初步验证研究》

中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PND作为老年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既往常规的手术监测中,血压和平均动脉压不能预测认知能力下降,麻醉神经毒性可能有关但仍需要大量实验证实,多模式镇痛在预防谵妄的风险,抗炎能降低PND的发生,风险评估是预防PND的最好方法。易斌教授详细介绍了他们利用AI技术构建老年PND预警模型的思路、方法、验证手段、预测结果等,强调了借助AI技术是构建老年患者PND预警模型的有力方法,利用多中心数据集构建模型,通过在线共军可以方便实时动态的评估老年患者PND风险,在推广性和应用性上具有可靠的前景。外科和麻醉科通力合作实现多目标优化,是未来围术期患者管理的重点。

陈世彪:《肺超声在PACU内临床应用》

围术期总是遇到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肺部听诊并不像传统的认为那样可靠,X线存在低敏感性、低特异性,需要更具体快速的手段来帮助麻醉医生判断低氧血症的原因。肺部超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PACU使用肺部超声可以快速识别低氧血症的原因。陈世彪教授从肺部超声的基础开始讲起,深入浅出的为我们介绍了正常肺部超声的图像以及适合诊断的肺部疾病-肺水肿、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等。同时为我们教学了一种PACU最常用的肺部超声诊断方法—BLUE方案,并通过病例分享,详细介绍了BLUE原则的使用方法和适应征。研究显示肺超声对围术期患者术后缺氧诊断是可行、有效、快速的,能够在CTX线前及时发现低氧血症的原因;但肺超声的运用也存在局限性,例如胸膜黏连、皮下气肿等无法通过肺部超声来发现,也无法判断肺部的通气功能。

孟庆涛:《高龄疑难患者麻醉管理病例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导致高龄患者手术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孟庆涛教授通过几个病例引入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也随之改变,同时伴随有慢性退行性改变、脏器储备功能下降、机体对内环境的调节下降,以及多器官的功能改变等。对于老年患者,我们需要做到术前进行总体的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并可进行多学科的会诊讨论;术中根据术前的评估结果,实施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从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等各方main进行考量和监测;术后严格把控PACU的出入指征,持续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关注患者舒适度,进行合理的镇痛和预防恶心呕吐方案,保障老年患者的围术期安全,并挺高患者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