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觉得感染了HPV就是患了宫颈癌,其实并非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中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我们需要了解宫颈癌的相关高危因素。目前,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多性伴、多次生育、遗传以及年龄等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不是说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发生宫颈病变,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 HPV 感染,但是大约90%的感染可在6-24个月内被机体清除,只有大约10%的感染者可发展为宫颈病变,大约1%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目前已确定的 HPV型别有200余种,根据有无致癌性,将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而我们主要需要关注的是高危型HPV,尤其是16/18型。HPV16/18型是宫颈癌主要的罪魁祸首,这两个型别引起的宫颈癌已占有所有宫颈癌的70%左右。因此,要想从源头上预防病毒,接种疫苗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疫苗种类主要分为二价/四价/九价。二价可以预防70%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四价则在二价的基础上,增加了预防HPV6/11型相关的生殖器疣。九价则具有更强大的保护效力,可以预防90%的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生殖器疣、外阴癌、肛门癌等。现在推荐的适宜接种年龄为9~45岁,在9~14岁第一次性生活前接种疫苗效果更好。这不仅适用于一般普通人群,也适用于已经感染HPV甚至患有宫颈病变的人群。现有证据表明目前已上市的HPV 疫苗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与其他疫苗相似。但是,我们仍然不推荐妊娠或有妊娠计划、哺乳期妇女以及过敏患者接种HPV疫苗。
但打了HPV疫苗可不是一劳永逸,我们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目前宫颈癌的二级预防采用的是“三阶梯”程序,首先对适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主要包括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有异常进行阴道镜检查,对可疑部位定点活检。“三阶梯”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患有疾病危险的妇女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