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妈年过六十,最近感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便想着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其中就包括很多超声检查项目,如肝胆胰脾双肾、颈动脉、乳腺、子宫附件检查等等。拿到报告后,李大妈看到“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双侧乳腺结节”、“肝内低回声”这些专业名词很紧张,觉得自己的问题肯定是很严重了。
什么是B超?
B超是利用高频率声波对人体的器官结构进行成像的。探头发出的超声波经组织器官的界面反射,通过处理后在显示屏上以灰度来显示。回声强在图像上灰度亮,回声低在图像上灰度暗。不同组织结构因回声不同,显示图像的灰度不一致。B超具有种无创、无辐射、方便移动、价格低廉的优势,已成为常规体检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常见的超声检查报告怎么看?
B超报告单上有很多医学术语,如“回声”、“弥漫性”等,面对一个个诊断词汇,很多人可能都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结果是好是坏,B超检查报告到底怎么看呢?
超声报告单最主要的内容是超声描述,这部分主要是对病灶的超声表现进行描述,包括病灶的数目、具体位置、回声性质、形态、大小、后方回声及血供情况,报告中一般也会附上相关阳性或重要阴性的超声图像。超声医生根据超声所见,得出诊断意见,必要时提出进一步诊疗建议。此外,受检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体检号、检查部位、检查日期及检查医生签名也是超声报告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超声报告的诊断意见。通常甲状腺、乳腺的报告中都有对结节的分级,受检者可以通过分级大致了解结节的恶性概率。对于其他检查项目,如果B超能给出明确的良性结论,如肝囊肿、脂肪肝、前列腺增生等,密切随诊即可。如果结论后面出现进一步检查的建议,比如“建议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建议穿刺活检”等字眼,那么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至相应科室进一步就诊。
B超中的占位性病变就是癌症?
很多人一看到“占位”二字,就觉得自己是得了癌症了,其实不然。所谓的占位是指正常脏器B超图像上出现的异常回声区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可导致邻近的组织移位或者受侵犯,简单的说就是脏器上多长出来了东西。
这个“多出来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肿瘤,也有可能是结石、脓肿等。而且即使是肿瘤,也分为良性(如血管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炎性假瘤、瘤样增生等等)和恶性(如原发性肝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乳腺癌等等)。
因此,体检发现占位性病变不要慌张,一般都需要做进一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再结合相关病史,才可以得出明确的诊断。必要时进行影像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